網頁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為何我愛家醫科

昨日看診傾聽一位學員A訴說最近身體出的問題,
讓我再一次更切實感受身為家醫科醫師的幸福⋯⋯



A完全沒有任何慢性病病史,主訴最近突發性的胸悶、心悸、頭暈冒冷汗
掛了胸腔科  照了x-ray,醫師說沒問題應該是要找心臟科
掛了心臟科  做心電圖說沒問題不然看看24小時心電圖
做完後判斷是心律不整,可以吃吃心律不整的藥,可是吃了藥後反而更不舒服

後來又發生一次不舒服至急診室
急診室醫師說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或突發性心律不整
開了很多藥好像有效又好像沒效
所以A又掛了身心科,身心科覺得是恐慌症,所以開了相關藥物
結果吃了頭暈嗜睡了一整天,所以醫師又建議她去看婦產科
婦產科看了說不是更年期症候群(事實上A早就停經5年以上)
應該要回心臟科調心律不整的藥⋯⋯⋯⋯
掛了4個科加急診一次,拿了一堆藥吃了沒效又轉回原點
如果是你,會不會很崩潰?很無助??

A的家庭跟工作狀況我大致從長久以來的互動略知一二
所以在靜靜聽完這一連串故事,看了她拿來的所有藥後,我跟她說了我的判斷
(感謝以前成大家醫藥物辨識考試,讓我沒有藥單也可以從藥物外觀辨認藥物)
講完後A立刻開心的說:「謝謝醫師!我決定要換工作了!!本來猶豫不定,謝謝妳讓我做出決定!!知道問題的源頭後,我放心多了!」
看她鬆開的眉頭,笑容滿面,以輕快的步伐離開診間,對比剛進來時烏雲籠罩的樣子真是判若兩人,讓我一掃看診一天的疲憊,覺得滿心歡喜。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形還是現今台灣醫療的常態
我當初走家醫科就是因爲除了身心科以外,家醫科是花最多時間在聆聽的科
也是跟病患最容易建立像家人朋友般關係的科
成為一個「全人全家科醫師」是我的理想,而幫助這些人的成就感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感謝成大家醫這幾年更堅定我的信仰,尤其在身心靈社會層面的教導真的深植我心
能成為人們真正的「家庭」醫師,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小感想:
「令人焦慮的不是症狀本身,而是不了解症狀背後的原因和恐懼可能的疾病;患者要的有時只是合理能接受的答案和解釋,而不是針對症狀的藥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