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血糖震盪 ? 重點是低血糖衛教 ! (下)

         前兩篇對於低血糖的原因有了詳細的介紹,糖尿病人的低血糖發生最常見原因,還是因為血糖藥物的不當使用,跟食物攝取的種類偏向高升醣指數。不管是否有糖尿病,低血糖都比高血糖來的危險許多,所以終章就來談談補充的方式。

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的症狀因人而異,包括:飢餓感、心悸、冒冷汗、發抖、暈眩、疲倦嗜睡、四肢無力、情緒焦躁、憤怒、憂慮或亢奮。而某些低血糖反應機轉已破壞的長期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沒有任何警覺症狀,相當危險。

那低血糖發生時,到底要怎麼補充呢?
          由於10kg的人攝取2g葡萄糖血糖可上升50mg/dl的血糖,所以60kg的人攝取12g的糖就可將血糖從60上升到110,糖的來源以好吸收的葡萄糖為優先,大概15g左右的葡萄糖片或粉即可,某賴說吃堅果的確令人傻眼,因為就連純葡萄糖都要10-15分鐘慢慢改善,何況屬於油脂類的堅果?

          如果沒有葡萄糖片,要吃哪一種食物呢?以ADA的建議中有許多易買到的食物(果汁、葡萄乾、牛奶、蜂蜜、汽水等)。但我個人最建議的是零脂或1%脂肪的牛奶 


         牛奶的組成是乳糖(葡萄糖+半乳糖),240cc就含有近13g的糖,由於脂肪跟蛋白質都會減緩血糖上升,你去看看營養標示就會發現,越低脂的牛奶熱量雖低但糖分比全脂高,食物的加工就是如此,挖了東牆勢必要拿西牆去補,少了脂肪只好拿糖去填。所以減重的人我不會建議喝到脫脂,低脂的脂肪跟糖都較為適中,但低血糖的話脫脂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身邊沒有葡萄糖片的我強烈建議可喝脫脂奶代替,比起果汁(果糖對心血管跟脂肪肝的影響又可以寫一篇)或加工的糕餅汽水這些可能含高果糖糖漿等干擾代謝的物質好上許多。

          因此賴認為「低血糖就是血糖震盪造成所以不能吃糖」跟一些醫師認為「糖尿病的低血糖怎麼可以不吃糖」,都只對了一半15g的糖大概一片薄薄的吐司或半杯果汁就有,實在不用多吃,怕的是病人在低血糖時因沒有正確被衛教,「怕震盪」而吃了無法讓血糖有效提升的食物,或只被告知低血糖很危險要快吃糖,就緊張到囫圇吞棗吃下過多不健康的高糖分食物,陷入越來越惡劣的血糖起伏循環。

          明確的指示備著葡萄糖粉或片15g,或喝下脫脂奶240cc一杯,慢慢觀察不適的改善狀況10-15分鐘再決定是否再補充一次,若有乳糖不耐症可考慮2大匙(約30g)的葡萄乾,相對也是較健康的選擇,若半小時仍未改善,則建議盡速就醫治療。非糖尿病的正常人若遇到低血糖造成的不適症狀,因升糖素(glucagon)的功能正常並未被藥物抑制,就更不需要吃下大量含糖食物了,喝點低脂牛奶或豆漿這類有碳水偏多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即可。以上是我自身或我的家人發生低血糖時,自己的處理方式,供大家參考。
(至於低血糖到意識狀況改變或昏迷的處理方式根本不需要討論,一定要儘速打皮下或肌肉升糖素(glucagon)快點處理或送醫,嚴禁餵食以免嗆到。
         有個"rule of 15"口訣可供大家參考在吃下15g快速作用的碳水化合物食物,15分鐘後再check血糖,確定有大於70mg/dL若沒有再重複低血糖處理。

         即使只是為了提高血糖的目的,我仍希望大家吃進的每一口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好食物。重點不只是一時的低血糖處理而已,而是在不傷害器官的前提下兼顧長期的血糖穩定跟代謝平衡。評估個人低血糖的風險隨時調整飲食藥物跟運動完整衛教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才是根本之道,討論震盪存不存在並不是重點。

          關於生命的科學,不分職業只能用無限謙卑的態度去面對,越是相關專業領域越要抱持懷疑跟謹慎。就像阿貝斯曼在2012年《事實的半衰期,為什麼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有保存期限 》裡引用肝病的例子指出知識的半衰期是45,所以我們現在所知的醫學在45年後可能會有一半被推翻。既然知識跟放射性原子一樣會隨著時間而衰變,我們能做的就是持保留的態度,邊做邊學邊修正,本著「行善」跟「不傷害」原則給予民眾正確的衛教來免於傷害並期望更積極的促進健康。期望我們的社會用開放的心胸,減少彼此歧見和爭執,以跨專業領域的交流和良性互動的方式來增進全民的健康福祉。

 歡迎分享並指教本文內容,讓我也能有修正跟學習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